51人回顾 | 从科技馆湿地看一种对城市的权利

2017-05-24 51人 定海桥 定海桥

开场白(陈韵)

我叫陈韵,是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展团队的成员。我和我们定海桥互助社的朋友一起组织这次上双的一个部分,叫51人,在上双17周的展览期间,我们在城市的不同地方做51个活动。而对于这个“人”大家可以有各种理解。

我们在酝酿这个项目的时候,觉得这一片我们现在命名为“科技馆湿地”的地方,也可以像一个人物和角色那样被我们去认识,但我们同时需要一个进入的途径,于是通过互助社的朋友找到了一位积极的关心、观察和保护这片湿地的人——姜龙先生。所以在今天的这个活动里,“51人”有两位,姜龙和“科技馆湿地”。

如果说“人”和生命的关系紧密,那我们窗外的这片湿地也是一个养育多重多种生命的综合体。姜龙差不多十年前就开始认识这片湿地,并且针对这片湿地做了很多公共性的工作,以一己之力,将一块被城市规划和发展临时搁置的无名荒地,变成了一片有意义的、具有公共参与性的自然课堂。

他在持续关心的湿地也不止这一块,但是我们为什么觉得科技馆湿地特别有意义呢?一个原因是比较崇明东滩和南汇湿地,科技馆湿地在今天上海的城市内部,在浦东较为热闹的地铁出口——这对于我们对城市的认识本身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和挑战。我们认为城市是由什么组成?什么人、什么生物,有权利在城市里存在,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需要被反复提出和界定的问题。城市化过程就是一个自然和人、和建筑、和发展观念的博弈过程,是一个争取权利从而争取对城市定义的过程。而姜龙的工作其实就介入了这个定义和权利争取的过程。

而第二个迫切的原因是,这块湿地很快就要被征用从而消失它看起来这些年没有动静,但却是一块“储备用地”。它今年就要被利用建造上海博物馆东馆。

这个活动能够举办,非常感谢上海科技馆给我们的支持,尤其是歌子。她说对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来讲,这个湿地是一个非常亲切的散步的花园。现在科技馆员工也很快就要失去这样的一个有机体的户外场所了。

这个活动的开场白就到这里,我们先邀请姜龙先生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关于这个湿地,他和这个湿地的互动,以及这些年他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个湿地的知识。然后我们再跟着他一起到现场去走一圈。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这片土地作为湿地而存在的时间也不多了。欢迎姜龙。

姜龙在2017年2月2日51人活动现场

上海科技馆报告厅的窗外就是“科技馆湿地”

【姜龙】:谢谢大家!今天来的亲子家庭比较多,跟我们以前的活动差不多类似的一个比例,只有一个小男孩,其他都是女生,这说明我们现在城市里男孩子们出来的机会真的不太多。我当时为什么会发现这片湿地呢,也不叫发现,主要是因为我也比较贪玩,当时最早到这边来是我们的一个伙伴,当时是2007年的冬天,对我们上海的孩子来讲有一个什么特别让我们高兴的事情呢?那年冬天下大雪,对我们上海的孩子来讲是非常非常难得的.那个时候我对自然这块的了解是非常非常弱的,当时我就想下大雪了,那些野鸟怎么过冬呢?当时在杞人忧天,因为11月份的时候,当时有一位我们的志愿者曾经来过这片池塘,他说池塘里面有很多鸟,一下雪以后我们就想,这些鸟在白雪皑皑的池塘边上会不会冻着?后来有一位对鸟类比较熟悉的专家就说了一句话,你觉得鸭绒服暖和吧?我们说暖和的,她说那么好了,野鸟其实它们不太怕冷。

我叫姜龙,我有个网名叫喜欢萤火虫的馋猫。因为我比较馋,也喜欢猫咪,同时也比较喜欢萤火虫,就取了这个名字,大家可以叫我馋猫。我有一个博客,名字叫喜欢萤火虫的馋猫,我会把一些我之前在上海做自然观察的记录放在这个博客上面,包括科技馆湿地的一些有关的情况,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上这个博客去看一看。

今年是鸡年,首先给大家拜个年,《自然与科技》是我们上海本地的一份自然类的刊物,这个是谁出的呢?上海科技馆出的,现在它是有一份电子刊,在网上大家可以登录上海科技馆的网站,去看一下他们相关的文章。这两年我看了一下,好像都是以鸟类为主的图片做封面的,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今天是湿地日,今年我们湿地日的主题是“减少灾害的风险”,这个页面我们是截取自湿地公约的一个网站,这个网站的网址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到时候我们这个PPT会分享出来,大家可以直接到网上下载。


左上:“中国湿地”网站和姜龙的博客;

右下:《科技与自然》封面

国家林业局专门有个网站“湿地中国”,介绍我们中国湿地保护的一些情况。2012年,中央广播电台专门有一个专栏是介绍我们中国湿地资源调查的一个相关情况,它里面有一张照片提出“中国湿地保护的利益博弈”——这个也是反映我们现在湿地保护,包括上海湿地保护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感兴趣大家也可以上这个网站去了解一下我们中国湿地变迁的情况。

这是早几年上海出的一本书,叫《上海潮滩研究》,里面我们选取了他的一张图片,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到,我们上海这边实际上有很多这种滩、沙——这些滨海滨江的湿地,被我们所大部分知道的,可能相对来讲,崇明东滩知名度比较高一点,实际上我们上海除了崇明东滩以外,还有横沙东滩和南汇东滩,还有许多的这种“沙”,比如说这上面有一个叫做九段沙的,九段沙也是我们上海市现在国家级的一个重点湿地保护区。

上海潮滩湿地资源分布图

我们上海现在居民喝的自来水里面,主要的自来水的原水来源,70%以上是从青草沙过来的,青草沙在哪里呢?在长兴岛的长江里面,我们圈了一块地方,来作为上海市的饮用水水源地。前一段时间,201612月份的时候在青浦,我们上海又建成了一个金泽水库。这个水库建了是干什么的呢?是作为上海西南五区的应急水源地,如果未来万一青草沙或者其他几个重要供水区,它的水出现问题的话,那么金泽水库是负担着青浦、闵行、奉贤、金山、松江,五个区居民五天到三天的自来水应急供应。所以对我们上海来讲,饮用水水库的建设已经到了天花板,没有地方再去建它了,所以湿地对我们上海来讲,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来讲,它的意义是非常非常重大的。

在今年上海“两会”的时候,华师大的一位老师,陈沈良,他是市政协委员,他提出了《关于暂缓南汇东滩围垦,降低环境生态风险的建议》,感兴趣大家可以到网上去搜一下相关资料。

为什么说到这个南汇东滩呢?我们有些同学或者家长手上拿了一本浦东的一个观鸟的折页,这个上面的这些鸟,基本上都是在南汇东滩可以观察到的。这张图片是我们建国以来上海市重大的围垦项目的一个分布图。什么叫围垦呢?就是在以前的这些滨海的滩涂上面,我们筑起大堤,把它变成陆地。在这些工程里面,目前已经完成的是崇明东滩的围垦工程,大家看崇明东滩有这么大,现在是保护区内一块,包括上实集团围出来的这一块地方,以前都是滩涂,这一部分的面积占领到现在崇明本岛面积是多少?13%。早几年,2011年年底,2012年年初的时候,公众比较关注的是南汇东滩湿地的围垦,现在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垦在哪里呢?在横沙东滩,这是横沙本岛这么小,现在新的围垦的面积是多少呢?是横沙岛本岛面积的两倍,我以前2002年那个时候玩户外,当时去过横沙岛,横沙岛在它靠海那边有一个当地比较有名的农家乐,叫“天使海滩度假村”,就在他那个度假村的围墙外面就是铁板沙,当时我们可以直接赤着脚走到铁板沙去赶潮,但后来因为围垦,铁板沙就完全没了,然后他那个度假村的名字就由“天使海滩度假村”改成了“天使度假村”,海滩就完全没了。

上海重大围垦项目分布图

我们在座的孩子可能去过我们上海的金山或者奉贤人造的沙滩,比如说金山的城市沙滩,还有奉贤的碧海金沙。那里的黄沙是哪里来的?是用货轮从外地运过来的黄沙,铺在滩涂上面,然后外面是围了一个围堰,筑起这种大堤,然后把海水沉淀以后,大家一看“碧海”、“金沙”。我小时候第一次可能是比那个小姑娘还小的时候,我跟大人到了金山石化海滨,那个时候是我第一次看海。当我看到海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失望的,为什么?因为当时在没看到海之前,我在想,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书上面,都是说海应该是蓝天碧海,最起码有个沙滩呀,结果跑到金山石化的海滨浴场一看,这个还没黄浦江的水干净,泥巴水,泥滩,当时非常非常的失望。但是不到五分钟,那一片泥滩就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为什么?因为泥滩上面有很多可爱的小东西——黄泥螺、小螃蟹、小鱼,然后我就在那边玩疯了,回家以后被太阳晒的,海水“熬”过以后就脱皮。那时候印象特别特别深,只有在这种真正的泥滩上面,它的这种泥滩上的生命是非常非常丰富的。我们上海曾经还出国一本书,叫《长江河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就专门介绍在我们长江,上海的这个泥滩上面,滨江滨海的泥滩上面可以发现什么样有趣的小动物,以后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一借,这本书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

现在我们上海这是杭州湾,整个杭州湾北岸是包括我们上海的金山、奉贤,还有浦东的老南汇那一块,在这种地方现在遗留下来最大的一片可以给我们孩子下去走的铁板沙在哪里呢?在奉贤的海湾度假区,还留了最后那么一片,以后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

这张报纸是去年年底浦东时报一个专版,专门介绍南汇东滩一个观鸟的情况,今年就在1月底,上海海洋大学有几位老师,他们专门提出了一个关于加强上海临港新城湿地保护的建议。临港新城是哪里呢?实际上就是南汇东滩,临港新城湿地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研究的文章,他们对现在那边的情况给我们政府做出了一个建议,当然现在普通的游客要去南汇东滩观鸟,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那边的圈围工程正在进行,很多小车子就拦住了,你开不上去的,要去看鸟的话,你可能要徒步来回将近八到十公里左右,才能够到海边去看。

活动现场照片

好,我们言归正传,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想请那位小男生上来给我指指,我们现在在哪里?在这里,你地铁是从那过来的?

【小男孩】:我是从家里过来的。

【姜龙】:你们家住哪里?哪个方向地图上指一下,好,下面,谢谢。我们今天这个场地是科技馆提供的,我想问一下科技馆的这个同事,我们科技馆每年游客要接待多少人?

【歌子】:三百多万。

【姜龙】:每年三百多万,就在我们这个科技馆的旁边,这一小片,被我们俗称为科技馆湿地,这里是以前的一个水塘,现在是沼泽,这里有一些空地,还有一些小树林——由这个池塘、草滩、草地和小树林构成的科技馆湿地整个面积,占地面积不足五万平方米。我们这些年来,从2009年开始,上海植物园每年都会举办暗访夜精灵的活动,就是带着游客去植物园去做夜行动物的观察,实际上在我们科技馆的这个小湿地里面,你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面,看到更多的东西,为什么?因为这一片小湿地,可以说是附近的野生动物的一个庇护所,如果我们夏天来这片小湿地的话,第一个印象是什么?猜猜看?蚊子多,我们之前几乎每次夏天做夜行动物的观察,每次活动第二天都会有家长或者孩子被叮到医院去了,这边的蚊子是很凶很凶的。但是你们在这边用一个小时来寻找这个野生动物,可能要比我们在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里面,你花两到三个小时找到的东西还多得多。

2007年冬天的上海科技馆湿地

这个是2007年时冬天拍到科技馆湿地的一张照片,后来我们是跟着上海当时第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环保类公益机构,叫“上海绿洲野生动物保护交流中心”,我们作为他们的志愿者,跟着去池塘边上观鸟,这是2008年的1月份。

2008年1月上海绿洲野生动物保护交流中心志愿者考察

等到月底的时候,我们在这个小池塘这里,那片池塘里,还有上面这些长得跟鸡一样的野鸟,我们发现这些野鸟叫“黑水鸡”和“白骨顶”,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我记得很清楚,78只,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池塘里,78只野生水鸟。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主要是黑水鸡,黑水鸡在台湾人或者香港人,他们把这个叫做“红冠水鸡”。这种水鸟有一个特点,脚特别大,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美丽的大脚”。然后它的小宝宝跟我们刚出来的时候也一样,光光的有一点小光头,长大以后未成年的时候是这个样子,成年以后就长成这样。它们在繁殖,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它们会到池塘里去捡一些水生植物的茎秆,在池塘里面筑成一个浮巢,把它们的蛋产在里面。我刚才也听到我们今天来的孩子里面有3月份出生的是不是?我们3月份出生的孩子,和你同时出生在我们这片小池塘里面。哪一种小动物是3月份出来的比较多呢?大家猜一猜?比如说给大家几个选项,一个是鸟,第二个蛙,第三个黄鼠狼。实际上在我们上海每年最早出来繁殖的就是癞蛤蟆,生出来的小蝌蚪,我们小时候养的绝大部分都是癞蛤蟆的蝌蚪,黑黑的,在我们这片池塘里面最早出来的也是蟾蜍。

我们2008年记录到了78只黑水鸡和白骨顶以后,我个人就对这篇小荒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会跟我们的一些伙伴,一些志愿者来在这边用别人的话来讲“瞎搞八搞”。干嘛呢?当时最主要的是清除外来入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因为当时在科技馆湿地的空地上面,主要占优势地位的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那么这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最高能长多高呢?在这边能长到将近三米多,那么一株加拿大一枝黄花它结的种子可以将近两万粒,就是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当时我们就有很多志愿者来拔,拔加拿大一枝黄花,别人就说这帮人又来拔草了,虽然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体力的活动,但是我们在拔的过程中间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蚂蚱,就是蝗虫、蟋蟀,那么在拔起来的这个根部的土里面,也有一些别的有趣的小东西。正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拔草活动里面,有更多的志愿者,或者更多对自然感兴趣的人来到了这个科技馆湿地,其中也包括有一些知晓相关的物种知识的这些人,他们就告诉了我们更多有关这些小动物或者植物有趣的事情。

然后我们就发起了一个活动,叫做湿地守望志愿者行动,来观察这片湿地,来感受湿地的有趣,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简单的保护湿地的工作。比如说去捡捡垃圾,来处理一些外来入侵的植物,打捞水塘里面过度繁殖的一些水草。比如说像这个是每年的冬春季或者夏季都可能爆发这种红颜色的东西,这是本地的一种蕨类的植物,叫做满江红,一般来讲,它如果大规模爆发的话,可以把整个池塘给覆盖满。

【问】就是沼泽?

【姜龙】:跟沼泽还不一样,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主要是指泥沼,这看上去一片覆盖满了,但下面还是有很多水的,这种满江红一旦覆盖满了以后,它有好处,满江红把这个水体覆盖掉以后,最起码蚊子会少很多,但同时水里面其他一些水生动物,比如说小鱼小虾,那么它的呼吸可能会受到影响。再一个,在池塘里面捕食水底、水中间那些动物的水鸟,比如说一种叫小鸊鷈的水鸟,它在这种状况下再下去捕食的话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当时就动员志愿者来帮忙打捞。也正是在打捞满江红的过程中间,或者打捞别的过度繁殖的水草的过程中间,我们又发现了这个水里面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大家看,因为有些我们志愿者基本上都是穿这种橡胶的下水服进去打捞的,我们能够和水发生更加亲密的一个接触。那么在打捞的过程中间,我们在干活,他们又把很多路过的路人吸引过来了,比如说今天也在现场的科技馆的郑老师,当时他也是在路过小池塘,看到我们这帮人在打捞的时候,他上来问,你们在干嘛?然后聊着聊着,就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片小湿地,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像这张照片里面,这位老爷爷,这位老奶奶,还有这位小姑娘,当时他们是在科技馆参观完了以后,回家路过这个小池塘,看到我们在干活,他们也来问了一下,你们为什么要打捞水草啊?跟他们说了以后,他们也很开心地加入到这样一个工作中来。

被“满江红”覆盖的水面

捞草的志愿者

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间,或者在捞草的过程中间,我们又发现了在池塘里面有些这类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地笼,主要是用来捕鱼用的。大家想一想这种地笼放在池塘里面的话,有可能是首先对池塘里面的水鸟造成直接的威胁,因为捕捞的人他会下水,有可能会惊扰到水鸟的繁殖,同时有些鸟,比如说小鸊鷉它会潜水,那么它潜水在捕捉猎物的时候,有可能会误入这个地笼,被困死在里面。我们志愿者在打捞的过程中间,就会把这些非法的渔具也顺便给打捞起来。这是我们陪着一些市民在这边做观鸟,待会儿我们下午也会用一下类似这样的望远镜,带大家到旁边的池塘里面看一看。

这本书是去年我们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是一对美国夫妻写的,介绍池塘湿地里面这些有趣的动物,里面这个封面就是一只可爱的青蛙,这本书后来是谁翻译成中文的呢?是我们科技馆原来的副馆长金杏宝老师翻译的。我也是很偶然的前两天才看到。这位就是金杏宝,金老师,我们亲切的把她称为“昆虫奶奶”,因为他主要是研究昆虫的。这是2012年的时候她作为我们的志愿者,陪着孩子们来这片小湿地做自然观察。我们当时怎么认识她的呢?我大概是在2009年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会经常到科技馆湿地来。有好几次中午的时候,就看到金老师在池塘边上转悠,后来我就上去搭讪,我说经常看到您在这,请问您是干什么的?然后她就说我是科技馆的。然后聊着聊着就熟悉了,后来金老师也经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志愿的讲解服务,是一位非常有亲和力的老奶奶。也正是在金老师的影响下,我们科技馆有很多同事会跟着金老师来到科技馆湿地,来做一些自然观察。后来科技馆里面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自然观察小组,来对科技馆湿地来做进一步的观察和记录。

“昆虫奶奶”金杏宝老师(右一)

对比我们几年来的观察结果,那时候似乎当时科技馆湿地的蚊子还不太厉害,随着科技馆湿地知名度越来越提高,我们就感觉到,那里的蚊子好像也是一年比一年厉害。这两位也是我们科技馆的员工,当时用抓蟋蟀的网罩着一只纺织娘给大家做观察,我不知道我们在座的孩子里面,有没有在上海抓过这么大的蚂蚱?有没有?你们有没有在上海徒手抓过这种小蝗虫的?你们有没有人在上海钓过小龙虾的呢?有的,我们曾经在旁边的小池塘里面,用口香糖钓牛蛙,这么大的牛蛙,当时也是我们有一年在做自然观察的时候,就看到水面的满江红里面露出了一个脑袋,蛮大的脑袋,后来我们拿望远镜一看,这个肯定不是黑斑蛙,因为黑斑蛙比较小嘛,后来想一想怎么办呢?我们就找了一根线,然后有一个小朋友,正好口里面嚼着口香糖,我们就问他把这个口香糖讨过来,捻在那个线上面,然后甩到那只牛蛙旁边,一开始牛蛙不理我们,然后旁边有一个志愿者拿那个线抖了一下,然后那个白色的口香糖在那个水面上动了两下,然后牛蛙一口就上去把那个吞下去了,然后我们就把那个牛蛙拖上来了,后来我们分析下来,这个牛蛙可能是别人放生在这边的,为什么呢?真正如果是牛蛙,哪它在科技馆池塘繁殖的话,它是很难熬过冬天,第二,牛蛙的食量是非常非常大的,科技馆湿地这个池塘里面,所能提供的食物,不一定养得活它,它可能在里边最终会被活活饿死。

金杏宝老师2010年的时候还写过一篇文章,叫作《上海,请给野生动物留个家》,她专门把科技馆湿地这个样本案例拎出来,就呼吁要保护我们上海现存的一些所谓的荒地或者荒野,旁边的这张报纸是《新民晚报》有一年出的一个专版的文章,介绍上海充满野趣的地方,和一些代表性的物种。比如说崇明这边的白头鹤,还有松江这边的獐等等。通过这张地图我们也知道,其实上海有很多地方是充满野趣的,尤其是我们郊县的地方。

上海,请给野生动物留个家(金杏宝)

那么科技馆湿地之所以那么出名,第一个是因为它离交通干线特别近,交通特别方便,第二个就是傍上了上海科技馆这么一个好地方,比较抓眼球。我们最看重科技馆湿地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它有丰富的物种以外,我们最看重的它是一个完全对外开放的地方。一块绿地,任何人,不管是旁边高楼里面的白领,还是一边工地上打工的工人,他们都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科技馆湿地,来感受自然,来接受自然,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一个地方。因为在别的地方,比如说一些公园里面,也许我们可以看到更加丰富的东西,或者有更好的观察条件,没有那么多的蚊子,但是毕竟要买票,你得自己花钱买票进去。在科技馆这边这么方便的交通,这么一个没有围墙的,没有任何的进入门槛的地方,能够让我们来发现,残留在中心城区的这些野生动物,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值得珍惜的。有很多人来到科技馆湿地,最初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什么原因?好奇,或者说对自然感兴趣。比如说这个里面的这位摄影师,他在拍这棵树上的一只小虫子,然后站在旁边的两位也是我们的志愿者,也是自然爱好者,这位是芮东莉老师,她后来写了一本《自然笔记》。还有一位是王瑶波,王瑶波也是我在科技馆这片小湿地里面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呢?有一年我带着一批志愿者来做自然观察,晚上乌漆墨黑的,在科技馆湿地里面做观察,走到一半,我突然发现队伍里面多出一个人,不知道哪来的?然后我就问他,你是谁?就这样跟王瑶波认识的。后来我问他你为什么会来?他说我经常来的,我经常一个人来的,我经常一个人晚上来的,为什么?因为他对自然感兴趣,因为通过这片湿地我们能够发现非常有趣的东西,这就是湿地的魅力,或者说这个荒野的魅力,城市中荒野的魅力。

这是《自然与科技》在有一年一期封面的照片,大家看这里面这只小动物,孩子们你们猜猜是什么东西?小狐狸呢?还是小黄鼠狼呢?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老鼠?你觉得它长得像谁?有点像熊,小浣熊一样的。这个是一只貉,“一丘之貉”的貉,这张照片是在上海动物园里的一个下水道口拍到的,雨水管口拍到的。这一期的《自然与科技》的主题是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城市生物多样性。里面专门有一篇文章《城市,为乡土动植物留个家》,也是呼吁我们上海让更多的读者去关注身边的这种野趣,为乡土野生动植物留个家。文章里包括科技馆湿地的介绍也都有。

这本书也是一本比较适合低幼儿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阅读的一本自然读物。香蒲——待会儿我们到池塘里面就会看到,长的,它结出来的这个东西,有点像火腿肠一样的,那种植物,它是一种水生植物,这本书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我们接下来直接先介绍一下我们池塘里面经常能够看到的一些真正的野生的水鸟。比如说最上面的左上角的那一张照片是黑水鸡,还有一个很可爱的,经常被别人误认为小野鸭的一种小鸟和小鸊鷉。这段时间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夜鹭,还有夏天相对来讲比较常见的一种鸟,叫白胸苦恶鸟,这些都是在科技馆湿地大家能够看到的。这个小鸊鷉它有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眼睛一圈白的,似乎脸颊这里有点白的,就有点像京剧里面丑角的感觉。那么小鸊鷉它是能够潜水去捕捉猎物,我们在科技馆湿地看到小鸊鷉潜水最长记录是多少?28秒,它在水里面潜28秒,然后捕猎。有意思的是,有一年我记得很清楚,我们目击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鷿鷈,在科技馆湿地抓小龙虾,头一次我们发现它捕捉龙虾的时候,它不会去吃龙虾,不知道怎么入口,就叼着个龙虾,没办法吞下去;过了两个礼拜再来看,它会把龙虾先从龙虾的尾部吃起,然后一口一口吃下去,不像头一次了,头一次一口叼着龙虾的大头跟大螯,不知道怎么下口,这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所以说通过观察这些野生动物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超出我们想象的一些事情。


我们待会要去的就是这个大水塘,这个大水塘的西南面、东南面,这一块芦苇荡我们把它标志为水鸟筑巢区,每年的夏秋季会有黑水鸡和小鸊鷉,在这个芦苇区里面它就来筑巢繁殖了。这个时候是特别怕不管是打鱼的也好,还是抓鸟的人也好,过来来偷猎的,或者是来干扰的,这个是比较担心的。所以说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是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有空,来科技馆小湿地转一转,看一看,来减少一些偷猎现象的发生。这些白胸脯的鸟,因为它的颜面部到胸部的羽色是白的——白胸;苦恶——就是它叫出来求偶的声音是这样叫,它也可以讲是我们上海郊区水鸟一个苦主的代表,为什么叫苦主的代表呢?我们在夏季,它的求偶期的时候,经常能够听到它在野外,彻夜不眠的鸣叫,求偶。因为它在我们上海这种情况下,它要找到自己的对象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那些河岸,以前我们郊区的河岸都是那种泥岸,泥岸上面可以长上很多的草什么的,可以给这些水鸟去躲避敌害或者繁殖,那么现在我们郊县的很多河道改造过了以后,它往往是被砌上水泥,在水泥上面,那些草长不起来的。所以这些水鸟他们赖以筑巢繁殖的地方是没有了,所以说今年“上海两会”上面也是我们科技馆的一位老师,周保春老师,他和其他政协委员联名提建议,就是保护我们上海的泥岸,河道的泥岸,不要去随随便便做这种泥岸的硬化,来给野生动物提供一个,特别是水鸟,包括一些在泥里面,河岸上面去繁殖的一些小虫,比如说萤火虫,保住它们的繁殖场。

红眼睛的夜鹭,这个是在我们上海城市里面,现在已经是最常见的,特别是在外滩的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接的地方,365天,天天我们都能看到夜鹭,因为鹭科水鸟在我们上海的鸟界里面来讲,几乎是鸟界里面的“野猪”,就是“山中无老虎,野猪称大王”,在我们上海因为缺少猛禽来制约这些鹭科的水鸟,所以说这些鹭科的水鸟在我们上海的鸟界里面它是老大,没别的鸟能欺负它。同时它的食物来源相对比较丰富,特别是在苏州河、黄浦江,还有一些内陆的河道里面,经常会有人整车整车地去“放生”,所以说我们非常有趣的就观察到:在苏州河河口这边的这些鹭科水鸟、野鸟,它们的伙食很好的,我经常看它们吃的是上游漂下来的泥鳅、黄鳝——伙食很好。在我们科技馆湿地也能够偶尔看到它们,还有池鹭。上海的这些鹭科水鸟大部分都是在树上面筑巢繁殖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那些水鸟成群结队的在一片树林里面筑巢繁殖的话,会被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会给我们附近的居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小朋友】:叫的声音太吵了。

【姜龙】:还有什么?

【小朋友】:没了。

【姜龙】:我们人都要吃喝拉撒的,那么小鸟呢?好,谢谢。

【女】:原先我们在交大里面,宿舍后面有一片林子,然后整个林子都被他们给霸占了,开始我还想这个地方,第一次到校园,觉得这个校园真的很生态,还有这么多鸟,后来就受不了,发现那一片林子和其他的树林相比就更黄,那些树都长不好,然后也特别吵,一到了早晨跟晚上就非常吵,而且一经过就是异味,它吃鱼嘛,不管它扔掉的鱼,还是它拉出来的都有一股腥臭味,所以如果大量集中在一片林子里好像还不是太好,特别对那个树不是太好。

【姜龙】:这就跟我们人“蜗居”一样的,交大闵行校区的那片杉树林,相对来讲在上海的媒体界是比较知名的,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交大天屎之路”,天上飞的这个天使,同时又拉了很多屎,就是鸟屎。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之前这些美丽的天使,并不是在这片林子里面的,它们原来栖息的那片林子,后来被交大全部砍掉,开成了一个垒球场,那没办法,这些小鸟就被迫搬家,搬到了他们宿舍旁边。尤其是这些鹭科水鸟繁殖的季节,正好是学生们要考试的时候,宿舍里边的学生对这只鸟是恨死的,又臭又吵,夏天还不能开窗,这个都是我们人为给他们造成的。如果我们不把那片林子砍掉,开发成垒球场的话,那么对人的影响,几乎是没什么影响的,反而是交大里面的一道相对靓丽的风景线。

也是同样的原因,因为城市里面缺少了猛禽,某些物种大量过度繁殖,它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讲不一定是件好事情。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是一个养鱼的人,我的鱼塘旁边突然来了这么几十只上百只吃鱼的家伙,那么这些这对渔民来讲是影响非常非常大的。像我们崇明东滩曾经发生过,有一年,越冬季节,一下子养虾的虾塘旁边来了一千多只鸬鹚,那么这一片鱼塘原来是哪里呢?原来是滩涂,然后滩涂围垦出来,开发出来一个个鱼塘和虾塘、蟹塘,那么这些千百年来都是要飞临崇明东滩的那些水鸟,包括鸬鹚,它们这一年来到这里发现滩涂没了,只剩鱼塘了。你不让我吃鱼,我吃啥?所以说那一年那边的养殖户真是损失惨重,但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有力的生态补偿这个措施,然后鱼塘老板就跑到当地的林业局,当时是农委,跑到农委去吵,“我损失40多万”,后来没办法,就这件事情一直到现在都没最终处理掉,这个也就是因为我们人类抢占了很多以前这些野生动物的觅食场、繁殖场、停留地,所以说现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所谓的“鸟害”或者“兽害”,这都是因为我们抢了别人的地盘。

白鹡鸰也是在池塘里面,或者一些公园绿地里面比较常见的一些小鸟,还有这个可爱的翠鸟,大家看这只翠鸟叼了一只已经四条腿长出来的,尾巴还没蛻掉的小青蛙。大家可以想一想,实际上通过这个蝌蚪的比例,我们大概知道,翠鸟很小,剥了毛以后还没有我的拳头那么大,在我们科技馆湿地里面曾经有两年的时候,差不多两年的时候是有一对翠鸟在那边筑巢的,筑巢繁殖的,但是现在很遗憾,这两年没再看到了。这一只翠鸟在干嘛?吃鱼,它是一只翠鸟妈妈,翠鸟爸爸的嘴巴下叫下喙,是颜色有点橘红色的。翠鸟爸爸在向翠鸟妈妈献殷勤的时候,也不叫献殷勤吧,它就会去叼一只鱼或者叼一直虾,然后献给它的对象,如果它的对象接受它的话,那么它们两个就会找地方去筑巢,如果翠鸟妈妈不接受的话,它们两个就成不了对了。英国的BBC专门出过一部纪录片叫《翠鸟河日记》(Halcyon River Diaries),感兴趣的我们可以去搜一下。记录了在英国本土的一对夫妇,在他们家院子后面的,房子后面的一条小河里面,记录这个小河里面的翠鸟、水獭跟当地其它野生动物的一个情况,非常非常有意思。

那么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常见的野鸟,这个都是在我们科技馆湿地常年能够发现的,特别有意思的是它,这是伯劳。我们以前讲的“劳燕分飞”的“劳”就指的是“伯劳”。那么当伯劳遇到燕子的时候,燕子一般会逃掉,因为伯劳是一个比较凶的吃肉的家伙,它又凶又狠,同时它非常非常的聪明,我们曾经有人发现它会去模仿什么叫呢?知了的叫声。它会模拟各种各样别的小动物的叫声,来吸引它的猎物过来,非常非常厉害。也因为它的眼睛这边这一圈是黑的,现在小孩可能不知道,就跟佐罗,我小时候看的电影《佐罗》里的那个侠盗,他会戴一个黑眼罩,我们亲切的称这个鸟叫“佐罗鸟”。这个是它叼了一只小青蛙在吃。棕背伯劳也是我们上海市的重点保护动物,给大家的那张卡片里就是拍了一张它的照片。这一只“佐罗鸟”在干嘛呢?它把一只小青蛙挂在树杈上面,来扯青蛙的内脏,吃青蛙的内脏,这是它的一个习性。如果我们在野外你们看到一个树,灌木丛里面,或者一个树杈上面,会挂有这种青蛙或癞蛤蟆的干尸的话,一般就是它干的,为什么它会这样呢?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会储备一部分食物,再有一个主要是因为,它虽然是有一个鹰钩嘴巴很厉害,但是它的爪子很弱,不像老鹰,可以很灵活地给猎物开膛破肚,它需要把猎物固定在一个地方,然后用自己的嘴巴去撕扯猎物。作为一个猎物的话,一般来讲是它的脑浆和内脏是最有营养的,所以它们在捕食的时候会先把这些有营养的,而且容易变质的东西先吃掉,留下肌肉组织和骨架挂在那边。如果不是太饿的话,它们可以作为储备粮食放在那边。  

还有这些其他的小鸟,我们请大家猜猜,谁的个子最大?(斑鸠、喜鹊)这些野鸟里面,出肉率最高的——斑鸠,俗称野鸽子,这也是上海郊县里面被非法捕捉得最多的一种野鸟。个子最大,最聪明的是喜鹊,这个喜鹊我们叫“黑白喜鹊”。我们在科技馆这里,包括旁边的世纪公园里边,占主导的是灰喜鹊,灰喜鹊不是我们上海本地物种,是当年世纪公园从山东移来的,主要是为了控制虫害的。也是因为灰喜鹊第一个繁殖能力比较强,第二个个子比较大,所以它现在在我们上海的很多公园,比如说动物园里面,植物园里面,灰喜鹊在这些里面是老大,而且它是一个“垃圾鸟”。为什么呢?什么都吃,而且公园里面有现成的——垃圾桶旁边有现成的各种各样,游客抛弃的零食、饮料,这就变成一个“垃圾鸟”。八哥现在也是在上海数量非常非常多的一种鸟,再有就是乌鸫。最可爱的,在科技馆湿地我觉得比较可爱的小鸟是棕头鸦雀,它有一个近亲叫“震旦鸦雀”,名声要比它响,去年曾经有人就提议把震旦鸦雀作为我们上海市的市鸟。这个提议一出来以后就很多人不买账,他说震旦鸦雀是什么东西,我们都不知道它,反而像白头鹎、珠颈斑鸠、麻雀这些鸟,因为公众的知名度比较高,反而会比较受欢迎,所以说在去年我们上海的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接到了这个建议以后,马上就开展了一个上海野鸟的十大野鸟的评选活动,未来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来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市民更了解我们上海这些野鸟,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一个上海市市鸟的评选活动。这是一个灰喜鹊的雏鸟,乍一看感觉灰喜鹊还是比我们的黑白喜鹊漂亮一点。

喜鹊

这是夏天的科技馆湿地,这是我们在捞草的过程中间,捞起来的一只刚刚羽化的,丛林水里面羽化出来的一只小的豆娘,全身几乎是透明的,这是孩子们和大人在科技馆湿地这边做一个水生生物的观察。

羽化的豆娘

瓶子里面装着的这些小鱼、小虾,小龙虾,就是我们在捞草的过程中间,在保护治理小池塘环境的时候,打捞起来的一些小东西。孩子们还在这边,除了做观察以外,也做了一些自然笔记。

池塘水世界

这一篇自然笔记是一位老奶奶做的自然笔记,她记录了在科技馆池塘里面发现的一些有趣的小动物,这一位秦秀英奶奶,后来自己也出了一本书,叫《胡麻的天空》,以后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看一下。

这是池塘里边的,除了最上面这种最常见的食蚊鱼以外,池塘里面最漂亮的鱼,我觉得是这种圆尾斗鱼,花鸟市场里卖得比较多的是泰国斗鱼,实际上这种圆尾斗鱼的雄鱼在发情的时候,身上的颜色是非常非常漂亮的,这种鱼长得最大差不多就这么长一条,非常可爱,它是在农田小水沟里面,小池塘里面经常能够看到的,是我们上海本地的土著动物。等今年开春以后,感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到池塘里面来捞一捞,看一看。


小龙虾

还有这个小龙虾,这个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的,我们也曾经组织过好几次钓小龙虾的活动,在科技馆湿地。小龙虾厉害在哪里呢?大家看这只龙虾,它在陆地上面,在它的肚子下面抱了很多刚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小龙虾,这个龙虾妈妈是带着自己的娃,我们后来数一下,将近两百多只。从一个水塘向另一个水塘进行殖民的过程中间。其实它很厉害,水陆两栖——它能够短时间在湿润的泥地上面长途跋涉。我曾经在外面的马路上面,看到过从科技馆湿地爬出来的小龙虾,就在繁殖季节里面爬出来的小龙虾,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它们对我们本土的水生动物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以后大家在野外看到小龙虾的话,不要手下留情,所以说我们要充分的调动大家去钓龙虾、抓龙虾。  

除了那些大家伙以外,还有很多小家伙,是更加可爱,或者说更加能够便于我们去触摸的,在这边最常见的是水黾,也俗称水螳螂,在水面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它在的话,最起码不管那个水看上去干不干净,有它在,说明水里面肯定有鱼的,它是一个环境的指示性物种。在这边数量最多,或者最容易辨认的是什么呢?是它,负子蝽,它的成虫就跟我们一粒南瓜子那么大,这是一只负子蝽的爸爸,负子蝽的爸爸是一个模范爸爸,因为妈妈把卵产在爸爸的背上,然后爸爸背着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宝宝,一直要等到它们的孩子从这个卵里面孵出来,当然有一些人看了就觉得有一点密集恐惧症。这些是在我们科技馆湿地,包括在我们上海很多天然的淡水水体里面都能够看到这些有趣的小东西,还有数量相对比较难看到的是蝎蝽,也叫水螳螂,跟这个有点像的,它前面的两个捕捉足很厉害,另外它还有一个特点,大家看“尾巴”长长的,这个实际上是它的呼吸管,它在池塘里面是呼吸管露出水面,然后身体潜入水中去捕捉猎物,所有的蝽都是吃肉的家伙。

那么这是另外一种叫田鳖,田鳖也是在妈妈在爸爸的背上产卵,所有的蝽它都长了一个长长的刺吸式的口器,它把这个刺吸式口器扎入猎物以后,注入一个消化液,把猎物体内变成一包肉汁来吸食的,它是吸的,比吸血鬼还厉害,吸血鬼仅仅是吸血,它是把你体内的软体组织、内脏全部化成可以吸食的半流质。还有这个龙虱,龙虱被称为水陆空三栖健将,它既能在水里面捕食猎物,也能够在路上面爬行,还能在空中飞行,比如夏天的时候,我们如果在没有受到污染的水田旁边亮起一盏很亮的灯的话,就会有很多这种龙虱扑过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东西,上海昆虫博物馆曾经在他们的展示馆里面用一个巨大的水缸,专门养了一缸的龙虱给大家做展示,因为它游起来的姿势非常好看。不过现在那一缸龙虱没了。这个龙虱小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因为龙虱它能够飞,所以在繁殖季节,它能够飞到一个独立的水坑里面,比如说桌面这么大的一个水坑,在夏秋季的时候,这种野外独立的水坑,能够给很多的野生动物提供繁殖和觅食的场所,这种水坑往往是下雨积出来的临时性水坑,水坑里面会有各种各样的蝌蚪,龙虱的幼虫,还有别的一些动物。这个龙虱的幼虫在捕食一条鱼苗,这些都是发生在科技馆湿地里面的活生生的一些可以看到的东西,这是在捕捉一只幼蛙,就是我们前面讲到过的豆娘,不要看豆娘非常的纤弱,跟小蜻蜓一样的,实际它非常的凶猛,这是一只小豆娘在捕食一只大苍蝇,这是豆娘的幼虫,生活在水里面,它们在捕食还没有孵化出来的小蝌蚪,跟果冻一样的,这是癞蛤蟆的小蝌蚪,这是幼虫在捕食它们。在科技馆湿地,大家很容易就能够打捞到这些蜻蜓或者是豆娘的幼虫。这个是什么东西?长得有点像知了,这实际上是蟋蟀,这实际上是蜻蜓羽化前的状况,蜻蜓的幼虫是生活在水里面的,他羽化要爬上石头或者泥岸,或者是水里面一些挺水植物的茎秆上面,在上面进行羽化,这种情况在我们科技馆也能够夏秋两季,是经常能够看到的,当然前提是我们要能够忍受蚊虫的叮咬,你们就能够看到,这是它在羽化的过程中,刚出来是头部,然后它的翅膀慢慢张开。大家看看完全羽化出来个体的大小,要远远大于它这个壳,它要蜕。所以现在我们如果以后有机会到农田里面去的话,特别是那种所谓的有机农田里面,水田里面,看它有没有受到污染,或者说污染是不是很严重的话,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我们只要看它的水田里面,水中的挺水植物的茎秆上面有没有大量的蜻蜓羽化出来蜕下来的蜕,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如果你发现这个水田里面在蜻蜓的繁殖季节里面一个蜕都没有的话,那肯定是这个水田里面打药打得很凶的。当然,在羽化的过程中间,一阵“妖风”吹过来的话,那有可能这些蜻蜓就羽化失败,这个时候它是最脆弱的时候。

在科技馆湿地,我们还曾经看到过好几次有蛇——赤链蛇,这种蛇是有微毒。这是一条赤链蛇在捕捉一只癞蛤蟆,比它个子大得多得多的癞蛤蟆,像这种癞蛤蟆或者青蛙,被这种蛇,被这种无毒蛇捕捉到以后,它会跟这个蛇拼气功,它会把身体胀得很大很大,不让这个蛇把它吞下去,但是一般来讲,蛇的耐性都比它强,韧性比它强,最后这个癞蛤蟆还是最终是要被这个蛇吞下去的。

这是两位曾经在这边吃过亏的一对母子,在第二年科技馆湿地夜游的时候,全副服装,穿着雨衣,套鞋,手套,来做这个观察。所以说未来如果今年科技馆湿地还在的话,如果大家也要来夜游的话,建议大家采用这种装备会比较保险一点,就是宁可热死,不要被蚊子叮死。当然了,也有些家长是“天生丽质”的,比如这位家长,光着膀子就过来了,真的不怕蚊子咬,这就根据个体差异来的。这些是孩子们在寻找草丛里面的一些小东西。这是一只猫蛛,它在捕食一只大蚊,这是另外一段。

这些东西在一般的这种小区里面,或者公园里面是很难看到的,因为他们在那种地方打药打得很凶的地方,它是很难找到自己的食物的,而在我们科技馆湿地里面,因为天生地养,因为竞争非常非常的残酷,所以在这里面有很多这种杀戮是无时无刻的在里面发生的,吸引我们的除了那些肉食性的小虫子以外,还有一些鸣虫是非常有意思的,每年到了中秋前后的话,科技馆湿地里面,夜里面是非常非常喧闹的,那么这种喧闹的声音来自哪里,就来自这些鸣虫。比如说这上面是纺织娘,比较大的,长得跟蝈蝈一样,但是没有蝈蝈那么肥硕,还有一种很迷你的小虫子叫做虎甲,它也是个吃肉的家伙。

还有一种个子比较大,叫耶屁步甲,这种耶屁步甲会使用化学武器,你要是惹了它的话,它会从体内喷出一股灼热的液体出来,然后迅速气化,但耶屁步甲在农业生产上面是一个很好的益虫动物,它会捕食大量的农业害虫,在科技馆湿地它也是夏秋两季夜里面最容易看到的一种大型的甲虫。这是孩子们和家长在观察一棵柳树上面的一只小虫子,这个是在观察一只独角仙,这个是我们发现的一个蚰蜒,那么这只蚰蜒正好抓住了一只蛾子,在一棵柳树上面,蚰蜒在上海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多足状的动物。

这一只知了,这只知了叫蟪蛄,是我们上海本地最小的一种知了,它就是在羽化的过程中间被这只蚰蜒偷袭了,最终这只知了是被这只蚰蜒给吃掉了,大家看上面这些一点一点的被蚰蜒咬出的伤口渗出来的绿色的体液。比如知了羽化的过程中我们讲“噤若寒蝉”,就是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危险的,蚰蜒可以攻击它,蚂蚁可以吃它,咬它,别的这种夜行动物也可以捕食它,所以要成为一只能够上树鸣叫的知了的话,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在我们很多的公园里面,很多的绿地里面,或者它的地面已经被水泥给硬化了,或者是因为它的泥地被游客给踩实了,那么这些知了很难羽化出来,在科技馆相对来讲还有那些荒地在那边,那么给这些野生动物的繁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这是这些年来吸引很多所谓这种“虫友”——来科技馆湿地捕虫子的。这是锹甲,大的甲虫,它最大能够长这么大,这个也是我们近两年以来看到的,它的数量近两年来,因为有些人的捕捉,在这边的数量是明显减少的。

这张照片我们是借用上海植物园的一张照片,当时我们在植物园里面做过一些活动。这种类似的场景在我们科技馆是也经常发生的,因为我们会经常随手捧起一只小癞蛤蟆给孩子们触摸一下,这只小癞蛤蟆在干嘛呢?它捕食了一条蚯蚓,我小的时候家长也一直告诉我们不要去抓癞蛤蟆,它会“飚浆”的,实际上只要你不去掐它,它是不会去分泌毒液出来的。癞蛤蟆是在科技馆湿地被我们把玩得最多的一种,有献身精神的这种小动物。还有一些别的小东西,黑斑蛙——上海最大的一种野生蛙。这张照片是我们志愿者王瑶波拍的,在科技馆湿地拍的,这是正宗的青蛙的蝌蚪,黑斑蛙的蝌蚪,这是它即将上岸,大尾巴还没有蜕掉的时候,但是我们现在在上海的野外,经常会看到身体残缺不全的小青蛙,不是尾巴被夹断了,就是一条腿被夹断了,那么这种事情一般来讲都是小龙虾干的,相对而言科技馆湿地里面数量最多的蛙是金线蛙,金线蛙的个体要比黑斑蛙小很多,非常漂亮。

我们陪着大家去做自然观察的时候,特别是陪着亲子家庭去做自然观察的时候,我们最开心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不是孩子对这个很开,而是我们看到家长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孩子真幸福,因为家长的这个感兴趣,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来感受,所以说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对自然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的家长。那么这位家长就是当时在拍,比他的儿子玩得还开心,在这里面,她在拍一只虎甲。对孩子来讲,可以触摸的还有这些各种各样的蚂蚱、蝗虫,这个都是在我们科技馆湿地能看到的。中华剑角蝗,它个体也能够长这么大,在上海其他地方是不太容易看到,但是在我们科技馆湿地是可以看到的。这些各种各样的蝗虫在这边都能够看到的,数量最多的是中华稻蝗,还有就是前面这个短额负蝗,短额负蝗我们小时候上海人记得过吗?尖头蚂蚱。再有就是螳螂,因为前面有那么多小虫子,所以有这个大家伙在这边,也因为有了大量的食物,螳螂这样大型的肉食性昆虫,才可能在科技馆湿地安营扎寨,待会我们出去就肯定能够发现,在科技馆湿地的很多植物上面能够发现螳螂的卵块,叫螵蛸,那么这一个卵块里面可能藏着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小螳螂。还有所谓的一些臭虫。还有这些幼年的时候,生活在地底下,或者生活在树木朽木中间的这些大型的甲虫,个体最大的是这个双叉犀金龟,也叫独角仙,这个是作为“三有动物”,有一定的保护级别。

这个白星花金龟是我们小时候玩得最多的,这几种甲虫小时候大概都是这个样子,肥嘟嘟的,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还有这个,这个东西不知道孩子玩过没有?天牛,里面个体最大的是这个云斑天牛,这几种天牛在我们科技馆都能找到,还有这些鸣虫,比如说油葫芦、蟋蟀、纺织娘、素色拟织螽,再有就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地老虎”——叫蝼蛄。还有小型的兽类,黄鼠狼,在夏天的时候黄鼠狼在垃圾堆旁边是比较多的,因为垃圾堆旁边老鼠比较多,它会守着垃圾桶这边捕食猎物。相对来讲刺猬在这边出现的频率要低一点,还有这个赤链蛇。

所以说以后为了继续能够看到这些又去的东西吧,最终我们还是要保护它们这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所以我们也只做了一张卡片,呼吁保育残存的小河、野塘、杂林和荒地,守护消逝中的水乡野趣。也许科技馆湿地随着这边地块的开发,未来会不复存在,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庭院里面,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学校里面,在庭院里面,在社区里面,也许我们可以人工营建一些小的迷你的这种小湿地,比如在院子里面搞一口缸,因为马上小癞蛤蟆就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这些缸去养一些小癞蛤蟆,然后让这些小癞蛤蟆在我们的缸里面,就是小蝌蚪变成癞蛤蟆,然后放到我们的小区里面那些适合他们生长的边边角角的那种小灌丛里面。

这个是我们曾经在上海儿童博物馆,他们当时提供了一块地给我们,二十平方米不到,我们在旁边种了一些野草,然后挖了一个坑,把一个小孩的洗澡盆埋进去,然后去养蝌蚪。每年在我们上海从3月份一直到9月份,是各种各样蟾蜍和青蛙的繁殖季节,一直到每年9月份,最后一波我们上海一种蛙叫饰纹姬蛙——上海最小的蛙,它的繁殖是在9月份结束的,这种蛙大小有多少呢?长大以后就是我手指头这么大,非常非常迷你,它的蝌蚪几乎是透明的,跟果冻一样的,以后大家有机会可以去营建一些迷你的这种小型的,适合蛙类繁殖的小水坑,给周边的这些野生动物提供一个繁殖的场所。这样的一个小水坑,除了给这些蛙提供繁殖的场所以外,还能够吸引小鸟来喝水,甚至有些小鸟还能进去洗澡,同时也可能把流浪猫、流浪狗吸引过来。这是孩子们在这,条件更好的可以在农田里面挖几个水坑。

我来之前还在跟群里人讨论,就是怎么去保护我们农村的这些癞蛤蟆、青蛙这些东西,虽然我们现在上海农村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水田,但是癞蛤蟆和青蛙他它们越冬,一定是要在那些有水的泥底的池塘里面或者水沟里面越冬的。然而在我们现在上海的一些郊县里面,随着农田的这种开发的力度增加,随着农村这种土地开发的力度增加,以前那些池塘越来越少,在水田里面种植户是不太会去保留那些水坑的,所以说我们现在水田里面就是很简单的一个作用,种庄稼,然后每年等到秋收或者是夏收的时候,翻耕掉,这样一来不管是青蛙还是蟾蜍,它是没有一个越冬场的,所以现在最迫切的一个工作就是说保护我们农村里面的这些小型的池塘,我们叫坑塘水沟,如果没有这些越冬场所给这些两栖动物的话,那么它来年是根本就出不来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图书,大家可以到图书馆里面去借,或者到网上去淘。

这是国外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在院子里面修的一个模拟自然的小水塘,这个小丫头,拿一个抄网,在自己家院子里的小水塘里面去捞鱼抓虾,感受自然,像这种东西其实随着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家庭是可以去尝试去做这种小环境的改造的。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跟大家交流到这边,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待会到外面的时候,去湿地里面兜的时候再继续的聊,谢谢大家。

【陈韵】:谢谢姜老师,我们等一下从这里出发,跟着姜老师一起过去。

【姜龙】:感兴趣的话可以。

科技馆湿地考察


本期51人回顾

文字编辑:张哗芸

审定:姜龙

图文编辑:陈韵、钱芝谷


51人

相关活动

“上双”51人| 关心湿地的人

过往回顾

景云里活动后记

公交车上的城市旅行

我的哑剧我的戏

面对海鸥A4,或407个零件

从水上到岸上

热爱无线电的人

(曾)匍匐在刘行的快递站长(口述实录)

什么样的历史,谁的历史值得保护?

只要有墙,我就要写在墙上

51人特供刺青艺术家和51人刺青图样发布!

二十载学艺,十年如一日,今一回首

看康定路从色变空

昌化路上的持香人:在时空裂缝上点亮一种观看

城邦腕力团

曲阳路上的冬天,熊市中的中国股民

通过文本获得解放

包裹甜蜜之糖标协会 

让故事静静流淌

李辉与偒傣话 

尉亮轮:亲切的记忆 

在上海之巅

“横竖横”放映地点勘察记

三位老美工

我们的工人新村

和平公园围棋角记

记忆、身体、“荣誉感”

李中华师傅的自行人生

缪老板的黄鱼面之味


定海桥互助社地处历史性的工人社区之中,现在,移居人口为这里注入了新活力。互助社是一个自发组织,也是用于社员共同学习、会谈、待客、反思、组织、创作的活动现场。通过对集结与创造艺术/知识之方法的探索,互助社意在促成邻里或同志之间在互惠的原则下互动、互助、合作。互助社会举办讲座、游览、出版、地方特色的晚餐、学者驻地、放映活动和城际交换等项目和活动。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dinghaiqiao.org。

“51人”由Raqs媒体小组总策划,策展组成员陈韵带领定海桥互助社“51人工作组”共同执行。项目探索生活的可能性,为双年展赋予日常生活的诗意。在上海双年展的17周时间里,每周将有3个关于上海“人物”的活动在城市里以流动或固定的形式发生。敬请关注本微信公号,了解过往活动信息和陆续发布的活动回顾。

51人网站:51personae.shanghaibiennale.org